“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是2008年由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依托于清华大学,采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课题制管理和主任负责制的行业重点科研基地。基地经过多年的运作与尝试,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福州大学、内蒙古博物院、西南民族大学、厦门大学、西湖管委会、宝鸡文理学院等相继成立了北京工作站、广州工作站、福州工作站、内蒙古工作站、成都工作站、厦门工作站、杭州工作站、陕西工作站、河南工作站等多个工作站点,并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等多个单位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清华大学为核心,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跨学科、跨地域协同创新的网络化综合研究机构。
科研基地面向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应用,重点完成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项目,改进、完善、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文化遗产保护虚拟现实可视化系统,文化遗产保护地理信息系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辅助支持系统等研究。强调科研基地的理论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产学研合作创新探索中心功能。科研基地(清华大学)强调要加强科研基地与工作站的互动合作,注重科研基地的综合性研究以及工作站的特色研究;明确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需要变化,以应用为导向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中大数据应用的体系性研究,为智慧社会及文化强国发展战略服务。
陕西省是少数民族半农半牧文化区、汉文化为主的关中文化区以及巴蜀文化区的融合交汇之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和文化融通之地。历史文化遗存资源丰富,文物遗存数量多、等级高、序列性强,都城遗址和其它大型遗址多。同时,陕西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文物遗产保护、利用比例低,省内及周边地区对现存重大考古和文化问题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需要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在开发、传承、发扬已有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基于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需求及宝鸡文理学院前期研究工作,2019年11月,宝鸡文理学院联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依托在区域生态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与文明演进、先周文化研究、早期秦文化研究、姜炎•姜戎文化研究、商周青铜器、金文研究及人口考古等方向取得的先期成果条件,申报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陕西工作站”,经汇报、答辩、学术委员会论证等环节成功获批。
“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陕西工作站”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工作站,地设宝鸡,立足陕西、辐射西北,联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咸阳考古所、天水考古所等,已初步形成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了低空遥感与信息处理系统、地理环境大数据中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室等多个支撑平台,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文保空间信息系统建设、文物三维数字模型构建、文化古镇数字化保护、关中区域人居环境与遗址/遗产地人地关系。旨在响应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需求,服务陕西省重大考古和文化问题,定位与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应用研究,探索空间信息手段与传统考古手段的结合技术,应用于多手段探索地理环境变迁与文化遗存作用机制,建立面向文化遗存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Copyright © 2017 地理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 网站管理
地址:宝鸡市高新大道1号 邮编:721013
电话:0917-3566337(党政办公室) 0917-3566335(学生工作办公室)